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世界让我挫败,但我还不愿离开

后窗 2020-08-24

2009年,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小说《奥丽芙·基特里奇》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13个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勾勒出了一座人类社会缩影的小镇。


2014年,这本小说被改编成了一部迷你剧,单集60分钟,一共四集。拿下了第67届艾美奖最佳迷你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奖六个大奖。更多关于此剧的内容,可以点击此处阅读:我虽刻薄,并不冷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传奇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谁是奥丽芙·基特里奇?


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位身材高大,脾气暴躁的女性。二十岁时父亲的自杀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她阴晴不定的性格很可能来源于此。她有一个好好先生式的丈夫和一个从小便生活在她的阴影下、以至于一度陷入抑郁的儿子。她似乎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别人对她的好,因此总是对丈夫亨利冷言冷语,但在丈夫中风瘫痪后,她又温柔细致地照顾他直至他去世。她的儿子结婚后搬去了纽约,并与她日渐疏远,这让她倍受打击。她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好不容易飞去纽约看望儿子却落得不欢而散。正如很多人一样,奥丽芙是一个渴望爱,但又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人。直到书的结尾,她遇到了杰克·肯尼森,一个同她一样正经历着丧偶之痛的前哈佛教授,两人互生好感,奥丽芙终于明白:“不能随随便便地把爱放走,好像它是餐盘上一块等待分发的果馅饼,错过这轮还有下轮。不,如果爱就在眼前,要么抓紧,要么放弃


除了对爱比较笨拙之外,奥丽芙还是个言语犀利、直言不讳的人,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者戳穿生活的真相。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是个恶毒的人。相反,她拯救过企图自杀的青年,帮助过患有厌食症的女孩。她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对他人的情绪格外敏感,对生活也有清醒的认识,她的行为中闪耀着人性温暖的光芒。

 

总在用不合时宜的方式表达爱,用刻薄掩饰脆弱,带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和生活给予的伤害,笨拙地寻找与他人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从奥丽芙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所有人。”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她的刻薄并不冷漠


全剧一开始的场景,和剧终时相呼应:奥丽芙缓缓走进铺满落叶的树林。她铺下一块毯子,打开收音机的天线,然后,拿起手枪,打开保险,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深吸了一口气。


奥丽芙拥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自杀。但与此同时,她又一直试图与自己的命运对抗,与想要自杀和伤人的观念对抗。她拒绝服用任何精神类药物,包括安眠药;她试图对世界和人们抱有善意,总是努力克制自己,不做出过激的行为。


但在人群中,她仍然是不受欢迎的。这多半是因为她对一切形式化的厌恶,对人际关系中的繁文缛节的漠视——她认为这些都是矫饰和虚伪。


比如,她参加儿子的婚礼,没有穿正统体面的礼服,而是穿了自己特地缝制的衣服,结果遭到儿媳及其朋友背后的嘲笑——她躺在床上,安静地听着她们在门背后的议论。


而因婚礼时间太长,厨师准备不足,她不愿挨饿,便拿着一盒坚果坐在婚礼现场吃起来,让亲家十分惊诧和气愤,丈夫也觉得很难堪。



然而,在儿子的婚礼结束后,人们都进屋吃蛋糕了,她却担心塑料袋及杂物被吹到海里,独自在外面捡拾垃圾。



从捡垃圾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她都是个极其有原则性的人,她试图将所有细节都变得有条有理,像数学公式般简洁明了,但这在成年人的眼里是“不通人情”,孩子们则都叫她“老巫婆”。一位富家子被惩罚在放学后留下,当他的妈妈亲自接他回家时,奥丽芙看着表,说还没到规定时间,坚决不放学生走。对于不用功的学生,她都给等级C。她还对自己的花园细心看管,不允许别人破坏她的花艺。


即便内心是善良的,她也很少对人表露真情,对别人向自己展现的热情也冷面相迎。例如,在情人节的清晨,丈夫为她精心准备了巧克力和贺卡祝她节日快乐,她却头也没回的回了一句:“你也是,亨利”。还有一次,她看见女孩帕蒂失足坠海,和学生凯文一起将女孩救起。帕蒂事后对自己的救命恩人报以热烈的感恩时,奥丽芙也是冷冷地回应。更不用提,当她坐飞机时,邻座向她攀谈几句后,她直接一句话就拒人于千里之外。



一直到丈夫去世、奥丽芙濒临崩溃的那一刻,一位旧时好友告诉她,自己的女儿是社工,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时,她也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我记得她当年数学成绩很差,看来她现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社工就这样被黑了orz.


奥丽芙真的是个内心冷漠、全无爱意的冷血之人吗?在第二集《涨潮》中,奥丽芙看到她当年的学生凯文(Kevin)又回到了镇上。凯文成绩很好,但他的单身母亲一直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经常不管不顾自己的儿子,总是奥丽芙将他送回家。


作为一个有着同样感受的人,她敏感地察觉到凯文可能要自杀。但她的做法是,进到他车里,问他吃不吃甜甜圈,然后用淡淡的口吻谈论自己和凯文的悲伤过往,试图让他能坦然接受过去,重拾生活的信心。


关于小镇


缅因州的小镇生活就好像人类状况的一个缩影,它们所关注的主题是普遍的——欲望、绝望、嫉妒、希望,以及爱情。


小镇上的居民大多是不幸的普通人:有刚结婚没多久便失去了丈夫的年轻寡妇,有因童年阴影而企图自杀的青年精神医生,有终生未嫁、却与几个男人纠缠不休的酒吧钢琴师,有因失恋而患上厌食症的女孩,有连刺女友29刀后被关进监狱的少年,有在丈夫的葬礼上得知其有外遇的太太,有因为反对女儿和她的未婚夫在一起,而冲后者举起来复枪的母亲……平凡的小镇上,生活看似水波不兴,实则暗潮汹涌,当中裹挟着欲望、背叛、嫉妒、求而不得的爱和无从诉说的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


冷眼看待世情的奥丽芙,与形形色色的小镇居民静静路过彼此人生:那些怀着饥饿、揣着梦想的人们,或欣然或酸楚地咀嚼着生命中的种种失落与难堪。当然,在最绝望处也不乏温暖和希望的微光。


小镇虽小,但足以容纳人生的全部。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关于小说


《奥丽芙·基特里奇》由13个可独立成篇、亦相互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大部分以缅因州克劳斯比镇中学数学女教师奥丽芙·基特里奇为主人公,有几篇她虽非中心人物,却也从旁出场。斯特劳特不留情面,但也暗怀同情地描写了她大半辈子的人生,同时也讲述了小镇上各式各样的人的命运。他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有着各自的故事和不幸,在生活的重压下挣扎着前行。


作者拥有不输门罗的敏锐洞察力和洗练的文笔,善于描写小镇八卦、家庭和婚姻的不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哀痛,描写微末事物中蕴含的巨大力量,每每令人心惊,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希望读者看过书后,能生发出对人类坚忍的敬畏之心,领悟到爱可以在重重磨难之后历久弥香,了解到平凡的生活同样不易,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药店(文章节选)

 

亨利·基特里奇在邻镇做了多年的药剂师。曾经,他每天早上驱车上路,有时路上积雪,有时因下雨路面湿漉漉的。夏天时,在快驶出小镇的那段路边,树莓丛中爆出野红莓的新枝。然后,他就拐上了一条更为宽敞的大道,直通药店。即使现在退休了,他仍会很早醒来,怀念起清晨曾是他最爱的时光:世界仿佛只有他一人,身下传来车胎的轻微声响;阳光透过晨雾,右手边先是闪过一段短短的海湾,紧接着是高耸挺拔的松树;几乎每次,他都会稍许打开一点车窗,因为他喜爱松树的味道与空气中浓重的咸味。冬天时,他喜爱那凛冽的冷意。


药店是一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毗邻另一栋建筑,那边是一家五金店和一家小杂货店,彼此独立。每天早晨,亨利把车停在楼后的大金属垃圾箱旁,从后门走进药店,开灯,调高暖气温度(夏天时则打开风扇),从保险柜中取出现金,放入收银机,打开前门,洗手,穿上白大褂。一切像一场愉悦的仪式,仿佛这家老店,连同店里满架子的牙膏、维生素片、化妆品、发饰,乃至缝纫针线、贺卡、红色橡胶热水袋和灌肠用具,都是他牢靠坚定恒久不变的伙伴。徜徉在药店带给他的安全感中,家中所有的不快,妻子经常夜起在黑漆漆的屋子里走来走去所引起的不安,都像海岸线一般从他脑海中渐渐淡去。站在药店的后部,面对着抽屉和一排排药片,亨利很乐意听见电话铃响,很乐意看到梅里曼太太来取降压药,年迈的克利夫·莫特来买洋地黄,亦很乐意为蕾切尔·琼斯配安眠药(这女人的丈夫在孩子出世那晚跑了)。亨利天生是个听众,一周里会重复说好多遍“唉,听到这个我真难过”,抑或“呵,那可真了不起”。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童年时,母亲管教他都是大呼小叫的,他曾两次目睹过母亲的精神崩溃,由此带来的无声的恐惧在内心深处折磨着他。因此,虽然鲜少发生,但一旦有顾客对价格发出微词,对A牌绷带或冰袋的质量不满,亨利都会竭尽所能快速给予解决。格兰杰太太是他多年的助手,丈夫是捕龙虾的渔夫,连带着她身上也染上了海洋微风的冰冷气息,不那么乐于取悦戒心重重的顾客。亨利不得不一边配药,一边竖着耳朵听,确保收银台后的她没有罔顾顾客的抱怨。这不止一次令他想起,他也是这样留意妻子奥丽芙的,不让她因为一项家庭作业或者一件未做的家务而对克里斯托弗过分苛责。他的注意力游移不定,无非是力求人人都能满意。当听到格兰杰太太提高嗓门时,他会从后面走出来,到店中央亲自与顾客交谈。除此以外,格兰杰太太的表现无可挑剔。不说三道四嚼舌头,库存管理得井井有条,几乎从来不请病假—这些都令亨利感激不已。一天夜里,她在睡梦中溘然去世,令亨利颇为震惊。他觉得自己负有部分责任,数年的并肩共事中,他或许忽略了某些可能出现的外显症状。没准提早给她开些药片、糖浆和注射剂,她就没事啦。


亨利新雇了个女孩。“畏畏缩缩,”他的妻子说,“看上去像只老鼠。”


 丹尼丝·蒂博多,圆鼓鼓的双颊,一双小眼睛从棕色镜框的眼镜后面向外张望。“那也是只好老鼠,”亨利说,“一个机灵鬼。”


“没有哪个机灵鬼连身子都站不直。”奥丽芙说。的确,丹尼丝窄窄的肩膀总是前倾,一副为某事道歉的样子。二十二岁的她刚从佛蒙特州立大学毕业,丈夫也叫亨利。第一次见到亨利·蒂博多时,亨利·基特里奇就被他自然流露的一股卓越气质吸引住了。这个年轻人活力充沛,体格健硕,炯炯有神的双眼映衬得那张正直朴实的面孔熠熠生辉。他是一名水管工,在舅舅的公司工作,和丹尼丝结婚已有一年。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亨利提议请这对年轻夫妇来家里吃饭,奥丽芙说“没兴趣”,他就不再提起。那段时间,他的儿子,虽然还未显露出任何青春期的体征,脾气却突然变得沉郁暴躁,他的情绪仿佛释放到空气中的毒药。奥丽芙似乎也跟克里斯托弗一样变得反复无常,两人一会儿爆发激烈的冲突,一会儿又突然表现出相安无事的亲密,让摸不着头脑的亨利目瞪口呆,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多余的局外人。


然而,夏末的一天,向晚时分,太阳落到了云杉树后,亨利·基特里奇与蒂博多夫妇站在药店后门的停车场上聊天,两人转脸看他时的那种羞怯好奇的表情,令他想起多年前大学时代的自己。他深深地感受到与这对年轻夫妇共处的渴望,终于忍不住说:“哦,对了,奥丽芙和我想请你们改天来家里吃个晚饭。”


他开车回家,经过高高的松树林,瞥见一闪而过的海湾,想到蒂博多夫妇此刻正驶在另一条路上,通往镇郊他们住的拖车。他脑中浮现出那辆舒适整洁(丹尼丝很爱干净)的拖车,幻想着他们会如何分享当天的见闻。丹尼丝可能会说:“他是个脾气随和的老板。”而亨利也许会说:“嗯,我挺喜欢那家伙的。”


他把车驶进自家车道—其实那只是小山顶上的一块草坪,算不上车道—看见奥丽芙正在花园里忙碌。“嗨,奥丽芙。”他边喊边朝她走去,伸出双臂想拥抱她,却见她满脸阴郁,一股晦暗仿佛一个不肯走开的熟人盘绕在她左右。他告知蒂博多夫妇要来吃晚饭的事。“这是应有的礼数。”他说。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奥丽芙擦去上唇的汗珠,转身拽起一把葱草。“那就这么着吧,总统阁下。”她说,“对您的厨子发号施令吧。”


星期五晚上,蒂博多夫妇跟着亨利进了屋,年轻的亨利与奥丽芙握手。“真是个好地方。”他说,“有那么棒的海景。基特里奇先生说,这栋房子是你们俩亲手建起来的。”


 “没错,是我们自己建的。”


克里斯托弗斜着身子瘫坐在桌旁,一副青春期少年无礼的模样。亨利·蒂博多问他是否在学校参加了什么体育活动,他完全不睬。亨利·基特里奇心中顿时冒出一股无名之火,想吼这小子。在他看来,这种不礼貌的举止,泄露了基特里奇家中不该让人知道的某些龃龉。


“在药店工作,”奥丽芙边说,边把一盘烤豆子放在丹尼丝面前,“就会知道镇上每个人的秘密。”她在丹尼丝对面坐下,把一瓶番茄酱推上前去,“所以必须学会守口如瓶。不过看起来你知道该怎么做。”


“丹尼丝明白的。”亨利·基特里奇说。


丹尼丝的丈夫接过茬儿:“哦,当然。你找不到比丹尼丝更值得信赖的人了。”


 “我相信你。”亨利说着递给他一篮小圆面包,接着又说,“还有,别客气,就叫我亨利吧。这是我最爱的名字之一。”丹尼丝轻轻一笑;她对他有好感,他看得出来。


瘫坐一旁的克里斯托弗,在椅子里陷得更深了。


亨利·蒂博多的双亲在内陆有座农场,于是,两位亨利讨论起了庄稼、豇豆,今夏雨水不足导致玉米不甜,以及如何侍弄出优质的芦笋苗床。


亨利·基特里奇打翻了递给年轻亨利的番茄酱。“哦,看在上帝的分上!”奥丽芙嚷起来。番茄酱像浓稠的鲜血一般在橡木桌上淌开。亨利奋力去抓瓶子,反而使它摇摇晃晃地滚了起来。番茄酱沾到他的指尖,继而溅到了他的白衬衣上。

“别管了,”奥丽芙起身喝令,“就那样吧,亨利。看在上帝的分上!”也许是因为在尖厉的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名字,亨利·蒂博多不由得往后一靠,满脸错愕。


“天哪,看我搞得这一团糟。”亨利·基特里奇说。


上甜点时,每人分到一只蓝碗,一勺香草冰激凌在中间打转。“香草味是我的最爱。”丹尼丝说。


 “是吗?”奥丽芙说。


 “也是我的。”亨利·基特里奇说。

 

《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图书信息

《奥丽芙·基特里奇》

作者:【美】伊丽莎白·斯特劳特

译者:张芸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福利!福利!福利!

转发本条推送至朋友圈,将截图发予后台,并在下方聊一聊“《奥丽芙·基特里奇》中的经典台词”,我们将抽取三位朋友获得这本《奥丽芙·基特里奇》。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宠儿 | 罗马 | 奥斯卡编剧 | 奥斯卡摄影 

昆汀的电影语言 | 年度推荐电影 | 谁先爱上他

第10届金扫帚奖 | Cartoon Saloon | 恐怖分子

陈翠梅 | 冥王星时刻 | 天落水 | 海墘新路

伊文思 |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影展 | 

2018青年导演海上影展 | 挎包里的电影 | 荒木经惟

一百年很长吗 | 是枝裕和 | 风骚律师&绝命毒师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